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名师介绍

发布日期:2024-12-13  来源:   点击量:

一、时存

      时存,男,副教授/高级技师,河南郑州人,1982年8月生。2009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及机器人技术。

主要业绩:

    现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任教以来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机械设计基础”、“CAXA软件”、“公差配合与测量”、“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CAD/CAM基础”等专业课程。

       近年来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2020年获得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职工组第一名;2021年获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获得国赛三等奖。

二、李妍缘

       李妍缘,女,副教授,河南南阳人,1979年1月生。2009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主要业绩:

   五级职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南省骨干教师。现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机械设计基础”、 “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机电产品综合设计实训”等多门课程。

   先后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国家电网岗位能手;国网省电力公司河南电力巾帼建功标兵;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主持并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和教研成果有17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0篇。专著2部,编著教材6部。获得地市级及以上优秀科技论文奖、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三、王云霞

       王云霞,女,讲师,200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硕士。曾荣获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主要承担课程有《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单片机接口及应用》、《专业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等。

主要业绩: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自动化控制运行等方面的研究。担任《机床电气控制及PLC》、《PLC应用与编程》、《现代电气安装与调试》、《专业综合实训》等理论及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翻译英文原版教材《电气元件的拆装》一部。负责“机床电气控制及PLC”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机床电气控制及PLC”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网络课程建设。主持参加多项比赛,其中“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获省教育厅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奖二等奖、“机床电气控制及PLC”课程获2014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奖(优质课)三等奖、“接通延时定时器”微课在省高职高专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指导学生参加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分获全国二等奖和河南省三等奖。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科研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6篇。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励20余次。

四、车玉秋

       车玉秋,女,讲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电气工程学院机电教研室主任。

主要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控制。主讲课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获得荣誉:2021年度河南省技术能手、2021年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度校级优秀教师。教科研项目8项、授权专利2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第一作者)3篇。

 

五、殷冬冬

       殷冬冬,男,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工艺装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

主要业绩:

      先后获评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六、李富波

   李富波,男,副教授,河南新乡人,1966年2月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机械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及计算机绘图。
主要业绩:
   学校骨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主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先后讲授了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模具工艺与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训练等4门课程,曾两次获得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主持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主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项目建设,主要参与完成《工程制图》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发表教科研论文9篇,其中《工程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教研论文获得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高教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主编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制图与机械电气CAD》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等教材共计30余万字。主持和参与5项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主持的省级教研项目《模具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项目三等奖(省部级)。主要参与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先进制图技能与创新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等,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七、孙小芳

       孙小芳,男,1969年2月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主要业绩:

       先后承担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热应力基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站设计基础》、《网络基础》等课程,多次获得“课堂教学优质奖”、“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以副主编身份参编过两部《工程力学》教材,公开发表论文8篇,主持过两项校内科研项目,主持在研一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八、路书芬

    路书芬,女,副教授,河南安阳人,1978年9月生。2006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业绩:

   现任电气工程系教师,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等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 “工程材料”、 “电厂金属材料”、机械制图”、“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

      先后在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公开发表10余篇科研、教研论文;副主编及参编教材、手册四部;主要参与申请专利六项;主要参与完成了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制图》的课程建设;多次在河南省教育厅举行的多媒体课件大赛、论文大赛中获奖;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校级教科研项目多项。

九、何永涛

      何永涛,男,讲师/高级技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技术。

主要业绩:

      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获国赛二等奖;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数字孪生赛项获国赛一等奖;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铜奖;2020年参加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获省赛一等奖。

十、卢吉平

      卢吉平,男,讲师/技师,河南省技术能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数控技术。主讲课程:数控工艺及编程、机床电气控制及PLC、CAD/CAM基础和数控加工实训等理论和实践教学。

主要业绩:

      主持完成河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数控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参与国家级数控加工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申请专利3项、副主编参编教材7部、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6篇。获得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郑州市技术标兵、河南省电力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十一、王绪虎

王绪虎,男,副教授,高级技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2013年7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控制及其自动化、信号分析与处理。

主要业绩:

现为电气工程学院机制教研室主任,目前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讲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及CAD、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英语等专业课程。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主编省级立体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3部(其中1部为“十四五”省级规划教材),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要参与省级教改项目5项。获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指导教师)。

十二、李泽星

李泽星,男,1992年10月出生,讲师,2023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力设备故障预警及容错运行技术。

主要业绩:

现任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负责人,从事“三电”技术研究。曾立项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现代职业教育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关键问题研究(编号242400410627)”、河南省科技智库调研课题“超级电容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HNKJZK-2024-05B)”、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深度学习的高职智能电驱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24YB0527)”等,承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状态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多个冷热电联供系统混合共享储能调控方法研究等多项省公司科研项目。

先后发表7篇高水平论文,其中2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期刊(SCI,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8.1),1篇发表在SCI二区期刊,1篇发表在CES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电工技术学报英文版),3篇发表在电工技术学报期刊(EI,影响因子5.963)。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新专利1项,软著6项,撰写《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于校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三电”人才培养。